中國的賞石理念包括傳統(tǒng)的賞石理念,沿用米芾、蘇東坡創(chuàng)立的瘦、透、漏、皺、奇、丑等賞石標準,在這些傳統(tǒng)理論的指導下,柳州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墨石和類太湖石。中國人將石玩當作古董玩,他們認為石玩可稱得上最古的古董,因為石玩從原石形成到成為石玩的過程至少在幾萬年以上。 國人還將賞石理念理想化與抽象化,理想化的賞石理念就是賞石者用心目中的愿望和標準來觀賞石玩、要求石玩和評價石玩,而抽象化的賞石觀念則是借用現(xiàn)代的美學標準及理論進行賞石。玩石人還追求奇石質(zhì)地細膩透明具臘質(zhì)效果,并認為石玩質(zhì)地、色彩透出的寶氣,給人帶來一種吉祥、富貴、豪華的氣息。而石玩的奇巧則主要靠造形、色彩、紋路來表現(xiàn),包含著率真、天趣的拙味主要靠形體來表現(xiàn)。 歐洲奇石協(xié)會主席威利.本茲幾年前就對中國進行多次訪問。他認為,與中國相比,歐洲的奇石文化還很年輕。東方人把自已當作自然的一部分,而西方人則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操縱者。大家都知道,中國畫家、詩人、書法家的泰斗——米芾,對待石頭如同對待親兄弟一樣,這樣的想象與想法對西方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與歐洲人相比,在中國廣泛傳播的神話已把人們的賞石觀念引入到一個極佳的想象境界,西方人接受的是影響他們思維方式的科學教育。 只有石頭看起來象一座小山,歐洲人才會認可它就是一座山。當歐洲人看到復雜形狀的石頭,認為它只是一塊石頭而已。由于這種原因,歐洲人的奇石展只得用一些簡單的形狀或需要講解,才能使參觀者明白其深刻的含義。所以,歐洲人喜歡那種看起來形象逼真的奇石。經(jīng)典的中國精神石只有中國人和少數(shù)歐洲人可以理解它的含義。歐洲收集最多的奇石是風景石、易于辯認的形狀石或易于辯認的花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