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集了一些奇石,有很多石頭的造型都和體育運動很像。這不,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快到了,我想出一本畫冊,再配上文字,送給民族運動會的嘉賓和運動員。”家住解放路送變電社區(qū)4棟2單元的陳正才老人向早報記者表達了他的愿望。 陳正才今年68歲,是貴陽市送變電工程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他是從1965年開始收集奇石的,有一次他在長順縣架設(shè)高壓線時,發(fā)現(xiàn)一塊石頭在陽光照射下發(fā)出絢麗的七色光,很漂亮。拾回家后知道這是水晶石,他開始對奇石產(chǎn)生了興趣。 后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近40年來,陳老伯走遍了貴州尋找他中意的石頭,還跑到云南、四川的一些地市淘石頭。 現(xiàn)在,陳老伯收集了1千多枚奇石,以天然圖畫石居多。他家的陽臺儼然成了一個小型的奇石博物館,他還訂做了一個2米多高、1米多寬的陳列架。 把石頭撿回來后,陳老伯不是擺在家里好看,而是坐在書桌前對著石頭上的花紋思考,根據(jù)石頭的花紋、造型提煉出圖畫石的主題來給石頭取名字:“擲鉛球”、“沖刺”、“潛泳”、“登山”…… “這些石頭,有很多都跟體育有關(guān)呢,你看這塊石頭。”說著,陳老伯拿起一塊二三十斤重的石頭給我們看。 “我給這塊石頭取名叫‘擲鉛球’,這是我從息烽縣撿回來的,你看石頭上的圖案像不像一個運動員在奮力投擲鉛球?”陳老伯說。 接著,他又拿了一塊名為“沖刺”的石頭,“這石頭個頭不大,但是你看著黑色石頭上的黃色紋路,就像百米沖刺的運動員最后沖過終點的沖刺姿態(tài)。”陳老伯講得津津有味。 他說,這些奇石不僅僅展示了體育競技的精神,也展示了多彩貴州的文化。他想把這些運動主題的奇石拍成畫冊并配上文字,送給運動會的嘉賓和參賽運動員,為大家加油鼓勁。 對此,第九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籌委會新聞宣傳部媒體聯(lián)絡(luò)員何女士說,出版畫冊的費用比較高,如果沒有贊助商,僅靠陳老伯自己出資的話,可行性不高。另外,要把畫冊贈予嘉賓和運動員,程序?qū)徟舷鄬Ψ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xiàn)在離運動會開幕只有20多天了,程序把關(guān)等環(huán)節(jié)上可能來不及了。”何女士說,她只能對陳老伯的好意說聲謝謝。 |